中国四大名砚历史由来已久,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《论研》中记述:“蓄砚以青州为第一,歙州次之。后始重端、临洮,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,然皆不及端,而歙次之。”故史书便将“端、歙、临洮”合称为三大名砚,及至清末,又加入河南洛阳的澄泥砚,与端、歙、洮并称四大名砚。
端砚有“群砚之首“的称誉,为砚中之上品,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,以石质优良、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、滑不拒墨等优点,深受文人骚客与收藏爱好者青睐。制作端砚的端石产自端州(今广东省肇庆市)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,于唐代武德年间发现,《端溪砚史》称之:“体重而轻,质刚而柔,摩之寂寂无纤响,按之如小儿肌肤,温软嫩而不滑”,其中佳品长年浸于水中,温润如玉,所制端砚发墨不伤毫、呵气可研墨。据说历代皆采端溪,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,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。
歙砚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,人称“龙尾砚”又称“罗纹砚”就是古歙砚,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(歙县)加工和集散而得名。据宋洪迈《歙砚谱》记载,唐朝开元年间,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,见迭石如城,莹洁可爱,携归成砚,自是歙砚名闻天下。歙砚石质优良,莹润细密,有“坚、润、柔、健、细、腻、洁、美”八德,制砚磨墨无声,经工匠精心雕琢外观端庄、浑厚。据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,砚前刻有山峰36座,大小间错、延伸至边,当中琢成砚池,池中碧水荡漾,妙趣横生,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!而现代,歙砚也多次被作为“国礼”送给外国贵宾,其文化价值可见一斑。
洮河石砚因产自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,现在被简称为洮砚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材料卧于深水之中,取之极难,获之不易,是珍贵的砚材之一。洮河石石品高雅,常呈绿色,但不翠绿,多为淡绿泛蓝,晕点片片,酷似薄云晴天﹔石质温润如玉,石纹如丝,似浪滚云涌,叩之却无脆声,浑朴而无火气。制砚涩不损毫,滑不拒墨;发墨迅疾,久蓄不涸。总之,无论观赏,抑或实用,均属上乘,位列四大名砚第三,因佳石难求,存世量远寡于端、歙,传世的作品也较少。
澄泥砚并非取材于石料,是以澄江之泥,精工烧炼而成,也是中国名砚之一。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,至宋代兴盛起来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质地坚硬耐磨,易发墨,不损毫不耗墨,能与石砚媲美。唐时虢州(今河南灵宝县南)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。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、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。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,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,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,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,佳品坚实过于石,不涸水不伤毫。色多作鳝鱼黄、虾头红、朱沙红、绿豆青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