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,越来越多的资料、影音文件通过数据形式保存和传输,在此过程中,U盘等便携式移动存储设备已经成为日常办公和学习的必备品,使用高速、稳定的移动存储设备可以大幅提升办事效率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在选择U盘时,除考虑传输速度及可靠性外,容量大小也是决定其能否胜任特定存储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。目前,常见的容量规格有2G、4G、8G、16G、32G、64G、128G以及256G等,然而实际使用中却不难发现,U盘的可用存储容量往往略低于标称值,这是为什么呢?
一般情况下,存储介质生产厂商为便于计算,采用十进制计算方法,使相邻两个数据单位以1000为进率,如1KB=1000B,1MB=1000KB,1G=1000MB,而计算机内部严格使用二进制计算,相邻两个数据单位以1024为进率,即1KB=1024B,1MB=1024KB,1GB=1024MB等。因此,在计算机中读取出的存储介质容量与厂商标称容量便产生了差异,可用容量看上去像是“缩水”了,实际却是信息不对等,单位换算出现差值,并不是商家弄虚作假,短斤少两。
类似的还有机械硬盘、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,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容量偏差,但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,都可以放心使用。